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

竹林分径水通渠,真与幽人作隐居。
溪上路穷惟画舫,城中客至有罾鱼。
东来只为林泉好,野外从教簿领疏。
不识徂徕石夫子,兼因女婿觅遗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是一首由宋朝诗人苏辙创作的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苏辙,字子由,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政治才能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1. 诗歌原文
    竹林分径水通渠,真与幽人作隐居。
    溪上路穷惟画舫,城中客至有罾鱼。
    东来只为林泉好,野外从教簿领疏。
    不识徂徕石夫子,兼因女婿觅遗书。

  2. 诗句解析

  • “竹林分径水通渠,真与幽人作隐居。”描述了一处竹林环绕、溪水潺潺的隐秘之地,适合隐士居住,强调了自然环境的和谐与静谧。
  • “溪上路穷惟画舫,城中客至有罾鱼。”表现了溪流的尽头处只有游船可到,而城市中来的客人则可以捕捞鱼类,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 “东来只为林泉好,野外从教簿领疏。”表达了东来之人来到这山林间,是为了享受自然的美好,同时放下繁琐的公务生活。
  • “不识徂徕石夫子,兼因女婿觅遗书。”可能涉及了对某位名为“石夫子”的人物的不认识或不相识,以及因为女婿而寻找失散的书籍的故事。

《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历史背景。读者在欣赏其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从中领悟到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