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宿州教授刘泾见赠

此身虽复类潜夫,衰老无心强著书。
道路不知奔走贱,交游空怪往还疏。
弦歌更就三年学,簿领唯添一味愚。
它日相逢定何处,莫将文采笑空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宿州教授刘泾见赠》是宋朝诗人苏辙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和文学创作的自我反思。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是苏轼的弟弟,也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

这首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在诗的开头就表达了自己虽然像隐居之人,但并非真正遁世的心境。这种表述方式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态度。他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这种矛盾和期待交织的情绪,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思考价值。

苏辙在这首诗中还展现了他对于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他认为人生应该有所追求,但也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在诗的后半部分,他提到“弦歌更就三年学,簿领唯添一味愚”,这可以理解为他在追求文学艺术的同时,也保持了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他的谦逊和低调,也显示了他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通过对《次韵宿州教授刘泾见赠》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特点。在这个时期,文人常常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们既渴望建功立业,又不得不面对世俗的压力和诱惑。苏辙的这种心态和行为,不仅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现象,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次韵宿州教授刘泾见赠》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示宋代文人生活和精神面貌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特点以及他们在文学创作中的追求和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