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南京雨中寄王巩

河牵一线流不断,雨散千丝卷却来。
烟际横桥村十里,船中倦客酒三杯。
老年转觉脾嫌湿,世路早令心似灰。
赖有故人怜寂寞,系舟待我久徘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至南京雨中寄王巩》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背景
  • 姓名与字号: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号颍滨遗老,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 家庭与经历:苏辙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他曾在商州军事推官、应天府签书判官等职位上任职,并在元丰年间因为兄长苏轼因诗得罪而被贬监筠州盐酒税。
  1. 诗歌原文
    河牵一线流不断,雨散千丝卷却来。
    烟际横桥村十里,船中倦客酒三杯。
    老年转觉脾嫌湿,世路早令心似灰。
    赖有故人怜寂寞,系舟待我久徘徊。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将至南京雨中寄王巩》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充满诗意的画面。从河中的细流不断到天空中的细雨纷飞,再到远处村庄的烟雾弥漫,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这种对自然美的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落寞,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身处雨中的场景,以及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哀愁。同时,诗人也表现出了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
  1. 文化影响
  • 艺术价值: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能,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经验。
  • 历史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将至南京雨中寄王巩》具有重要的地位。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意义,使其成为历代文人学者研究和传颂的对象。

《将至南京雨中寄王巩》不仅是苏辙个人创作才华的体现,也是宋代诗歌艺术成就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诗歌的韵味和风格,还可以深入体会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