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函宽大一封书,卧阁雍容三日馀。
旋见雪花投夜落,未应天意与人疏。
瓦乾淅淅初鸣霰,畦润渐渐想没锄。
高会梁园遗胜在,早知词赋似相如。
喜雪呈鲜于子骏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雪呈鲜于子骏三首》是宋代大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其内容和形式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 作者简介:苏辙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与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风格清新自然。
- 作品背景:《喜雪呈鲜于子骏三首》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苏辙通过自己的诗句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诗中的“一雪端来救焦槁,千箱乞与等亲疏”等句,展现了作者对于民众疾苦的深刻理解与同情。
- 艺术风格:此诗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其中“一雪端来救焦槁,千箱乞与等亲疏”这两句,不仅形象生动,更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 文化价值:作为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喜雪呈鲜于子骏三首》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它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 鉴赏要点:在阅读《喜雪呈鲜于子骏三首》时,应注重对其意境、用词和情感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对比,深入体会苏辙诗歌的独特之处。
《喜雪呈鲜于子骏三首》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也能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