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赵阅道少师濯缨亭

挂冠缨上已无尘,犹爱溪光碧照人。
点检旧游黄石在,扫除诸念白鸥亲。
一尊父老囊金尽,三径松筠生事贫。
他日南公数人物,丹青添入县图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衢州赵阅道少师濯缨亭》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挂冠缨上已无尘,犹爱溪光碧照人。
  • 点检旧游黄石在,扫除诸念白鸥亲。
  • 一尊父老囊金尽,三迳松筠生事贫。
  • 他日南公数人物,丹青添入县图新。
  1. 诗歌赏析:《衢州赵阅道少师濯缨亭》不仅描绘了作者游览濯缨亭时的情景,更表达了他对赵阅道的敬慕之情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忧虑与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折射出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2. 作者简介:苏辙(约1039年—约1112年),字子由,是苏轼的弟弟,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为主,尤擅长写景和抒情。在宋代文坛上,苏辙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

  3. 创作背景:关于《衢州赵阅道少师濯缨亭》的创作背景,目前尚无确切的历史资料记载。但根据苏辙的生平经历来看,他在仕途中多次遭遇挫折,因此,这首作品中可能蕴含着作者对现实困境的感慨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4.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苏辙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宋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衢州赵阅道少师濯缨亭》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衢州赵阅道少师濯缨亭》不仅是一首描绘山水之美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诗作,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历史信息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