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南康太守宅五老亭

五老高闲不入城,开轩肯就史君迎。
坐中莫著闲宾客,物外新成六弟兄。
云气飘浮衣袂举,泉流洒落佩环声。
岌然终日俱无语,静寿相看意自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南康太守宅五老亭》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一首著名诗作,这首诗通过对五位老人在南康太守府中五老亭的生活情景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自然与闲适的生活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词原文
    五老高闲不入城,开轩肯就史君迎。坐中莫着闲宾客,物外新成六弟兄。

  2. 诗意解析

  • 五老:指的是五位年长的老者,他们选择隐居,远离城市的喧嚣。
  • 高闲:表示他们的闲适生活状态,不愿意被俗务所困扰。
  • 不入城:说明他们选择住在城市以外的环境,享受更为宁静的自然风光。
  • 开轩肯就:描绘了五老愿意迎接朋友,乐于交流的场景。
  • 史君:可能是指五老中的某位老者,他邀请了诗人来到五老亭。
  • 坐中:指的是五老亭中,这是一处供人休息和聚会的地方。
  • 莫着闲宾客:这里的“闲宾客”指的是那些不务正业、喜欢游荡的人。五老亭中没有这样的人,他们珍惜这个清静的环境。
  • 物外六弟兄:这六个人可能是五老中的几位好友或家人,他们在物质之外找到了共同的价值和乐趣。
  1. 作品背景
    《题南康太守宅五老亭》创作于宋代。苏辙在这首作品中通过描绘五位老者的隐居生活,反映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闲适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题南康太守宅五老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与闲适生活的诗作,也是对宋代文人精神追求的一种反映。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和精神寄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