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颜复国博

岁晚河冰留画船,一轩修竹喜萧然。
诗词温厚新成格,道论精微近入禅。
病后不胜清醑酽,别时仍得旧书传。
欲成古史须咨考,陋巷何因接尺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颜复国博》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下面将深入探索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苏辙简介: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北宋散文家,自号颍滨遗老。其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散文,亦在诗、词、文赋等方面皆有涉猎,尤以散文著称,与其父苏洵并称“二苏”,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原文:岁晚河水留画船,一轩修竹喜萧然。诗词温厚新成格,道论精微近入禅。病后不胜清醑酽,别时仍得旧书传。欲成《古史》须咨考,陋巷何因接尺椽。
  • 解析: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雅致的画面,诗人身处一轩修竹之间,感受着宁静与超然。诗句中的“诗词温厚新成格,道论精微近入禅”表达了他对学问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诗末的感慨“欲成《古史》须咨考”,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研究的重视和对学问严谨态度的追求。
  1. 写作背景与影响
  • 写作背景:据文献记载,《答颜复国博》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至元丰八年期间,即公元1072年至1085年间。这一时期是苏辙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同时继续进行学术研究和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 影响:苏辙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中既有深沉的哲理思考,也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学的独特风貌。

《答颜复国博》不仅是苏辙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