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贡父省中独直

帘深巧为隔朝暾,竹密时能引雀喧。
朝罢宿酲还续梦,静中诸妄稍归根。
坐曹闻道仍分省,出沐谁当与比轩。
竹簟茅檐它日事,重因遗咏记君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刘贡父省中独直》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通过描绘室内环境和日常生活,展现了省中独直的生活情境以及对友情的怀念。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苏辙,字子由,号东门先生,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迁,曾在朝任官,后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在政治生涯中,苏辙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政治智慧,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2. 诗歌原文
    明窗畏日晓先暾,高柳鸣蜩午更喧。
    笔老新诗疑有物,心空客疾本无根。
    隔墙我亦眠风榻,上马君先锁月轩。
    共喜早归三伏近,解衣盘礴亦君恩。

  3. 诗歌解析

  • 帘深巧为隔朝暾:“帘深”形容窗户非常深,“巧为隔”意味着巧妙地将外面的日光挡在外。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光影的巧妙利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情感体验。
  • 高柳鸣蜩午更喧:“高柳”指的是高大的柳树,“鸣蜩”指蝉鸣声,“午更喧”表示中午时分更加喧闹。这里描绘了夏日午后的景象,蝉鸣声声,阳光炽热,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喧嚣并存的矛盾感。
  • 笔老新诗疑有物:“笔老”暗示着诗人年纪已长,但依然保持着创作的热情和能力。“新诗”可能指自己刚写的诗,“疑有物”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过程的疑惑和探索,可能是对诗中某种难以言表的深刻感悟的表达。
  • 心空客疾本无根:“心空”可能是指诗人内心的一种空虚或宁静状态,“客疾”可能指的是身体的不适或疾病,“本无根”则表示这些疾病或感受并没有实质性的根基,只是暂时的、表面的。
  • 隔墙我亦眠风榻:“隔墙”可能是指诗人与某人的距离较远,“我亦眠风榻”表明自己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安宁。这里的“风榻”可能是一种简约而舒适的床铺,诗人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下休息,反映了他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 上马君先锁月轩:“上马”可能是指离开或出发的意思,“君先锁月轩”表明诗人的友人或上司先行离开,自己随后才离开。这可能暗示了一种谦逊或尊重的态度,也可能是对某种秩序或等级的体现。
  • 共喜早归三伏近:“共喜”表示共同的喜悦或高兴,“早归”可能是指早早地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或学习,“三伏近”表示夏季中最热的时候即将到来。这里的“共喜”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共鸣和喜悦之情。
  1. 主题思想:《次韵刘贡父省中独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省中工作的情景,还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友情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映了宋代官场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微妙性。诗中的“共喜早归三伏近”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对炎热夏日即将到来的担忧和对凉爽环境的渴望,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在炎热天气下的无奈和挣扎。此外,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诗人也表达了对简朴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物质欲望的追求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2.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诗歌中既有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又有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诗歌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情感上的共鸣。
  • 意象生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意境。如“帘深”、“高柳”、“鸣蜩”、“风榻”等意象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 语言简练:诗歌采用了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意境。这种简洁而精炼的语言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次韵刘贡父省中独直》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人生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他们对社会、政治、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