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吕梁

出没悬流虽有道,凭陵险地本无心。
未能与物都无碍,咫尺清泉亦自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六吕梁》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七言绝句。下面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信息:

  1. 作者介绍
  • 苏辙,字子由,生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卒于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他是北宋文学家苏洵的长子,与兄长苏轼、苏洵并称“三苏”。他的文章深得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擅长散文,对后世影响深远。
  1. 作品原文
    出没悬流虽有道,凭陵险地本无心。
    未能与物都无碍,咫尺清泉亦自深。

  2. 作品翻译

  • 虽然水流在山间出没,看似遵循着自然的道路;但面对险峻的地形,它并没有刻意为之,只是顺势而为。
  • 即使身处险境,它也并未失去自己的本性,就像那咫尺之遥清澈的泉水一样,自有它的深邃。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 诗中的“出没悬流”和“凭陵险地”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动态美,而“未能与物都无碍,咫尺清泉亦自深”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认同。
  1. 创作背景
  • 据《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记载,这是苏辙为应和李公择所作,旨在表达自己对自然美的欣赏和感悟。此诗可能是在一次旅途中,诗人在观览山水时所感而作。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六吕梁》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苏辙对生活哲理的一种思考和表达。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苏辙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的深切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