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荔支

含露迎风惜不尝,故将赤日损容光。
红消白瘦香犹在,想见当年十八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乾荔支》是宋朝苏辙的作品,通过描绘干荔枝的娇嫩姿态,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生命短暂的深刻体悟。以下将详细介绍《乾荔支》:

  1. 原文内容
  • 《乾荔支》的原文充满了诗性与意境。在这首诗中,诗人描述了干荔枝在烈日下仍保持着初生的娇嫩,仿佛含着露珠,迎风而立,令人不忍轻易品尝。这不仅仅是对一种水果的描写,更像是对生命力的歌颂。
  1. 诗歌赏析
  •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苏辙运用了象征、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深度。例如,“红消白瘦香犹在”这一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干荔枝的颜色变化,还隐含了生命的脆弱与美丽并存的哲思。
  • 在情感表达上,《乾荔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的感慨。通过对干荔枝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间的情感力量,让人感受到即使面对时间的洗礼,生命的美好依然能够留存。
  1. 写作背景
  • 关于《乾荔支》的具体写作年代,虽然无法考证出确切的年份,但根据诗文风格和宋代文学的整体特点推测,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界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乾荔支》不仅是对一种水果的生动描绘,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的探索。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地理解到苏轼如何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