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游金山寄元长老

粗砂施佛佛欣受,怪石供僧僧不嫌。
空手远来还要否,更无一物可增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游金山寄元长老》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在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排挤,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他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任右司谏,历任御史中丞和尚书右丞等职,但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这些经历都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和创作,使他的作品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丰富内涵。

  2. 诗词原文:《将游金山寄元长老》
    粗砂施佛佛欣受,怪石供僧僧不嫌。空手远来还要否,更无一物可增添。

  3. 诗词赏析: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诗人以佛家的心态对待世间万物,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在面对世事变迁时的豁达胸怀和坚韧品格。

  4. 创作背景:苏辙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政坛纷争不断。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作品往往富含哲理,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反映了苏辙作为官员在政治风波中的处世哲学。

  5. 艺术手法:此诗的艺术手法独特,通过对粗砂和怪石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粗砂和怪石以生命和情感,使它们成为了陪伴佛僧、僧人的朋友。这种写法新颖独特,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6. 文化意义: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山水常常被用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金山,即金山寺,是中国佛教名胜之一。这首诗通过描写金山寺的自然风光,传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禅理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传统文化的崇尚和传承。

《将游金山寄元长老》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瑰宝之一。其深邃的内涵、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历史背景,使其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