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莱公

人知公惠在巴东,不识三朝社稷功。
平日孤舟已何处,江亭依旧傍秋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寇莱公》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号颍滨遗老,晚号北湖居士、内相居士等,北宋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苏辙是苏轼的弟弟,与苏轼并称“双壁”,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他在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职,以温良谦恭、刚正不阿著称于世,其人格堪称儒学典范。
  2. 诗歌原文:人知公惠在巴东,不识三朝社稷功。平日孤舟已何处,江亭依旧傍秋风。
  3. 诗歌鉴赏: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寇准施政爱民行为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往往只记得他在巴东的惠及百姓之事,而忽视了他在三个朝廷中所做出的维护国家稳定的功劳。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突出了寇准的高尚品德和卓越功绩,以及他为百姓所做的牺牲和贡献。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使得《寇莱公》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4. 文化背景:寇准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在仁宗、真宗、英宗、神宗四朝中担任重要职位,为国家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历史的长河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人们对他的功绩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忽略了他在更广泛领域里的努力和付出。《寇莱公》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对寇准一生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人们对他深切的怀念和敬意。

《寇莱公》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古诗作品,更是苏辙对历史人物寇准的深刻理解和评价。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历史观察力,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政治、历史和道德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