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侯白首郎,风格终近古。
旧游日零落,新辈谁与伍。
人情逐时好,变化无定主。
试看近时人,相教蹈规矩。
行身剧孔孟,称道皆舜禹。
但求免讥评,岂顾愁肺腑。
坐令不羁士,举足遭网罟。
缅怀我生初,遗俗尚目睹。
中庸虽已亡,比近则犹愈。
老成慎趋好,后生守淳鲁。
岂效相谩欺,炫牛沽马脯。
过恶酒色间,可罪非可恶。
譬如嵇与阮,心迹岂深蠹。
京师逢柳侯,往事能历数。
叹息子美贤,相与实旧故。
至今存篇章,醉墨龙蛇舞。
斯人今苟在,亦恐终囚虏。
惜哉时论隘,安置失处所。
一麾寄河壖,垂老幸有土。
世俗安足论,且尽杯中醑。
送柳子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柳子玉》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时代观察力,也反映了作者对友情、人生及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送柳子玉》在内容上展示了苏辙对于时代变化与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诗中“人情逐时好,变化无定主”表达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也随之改变,这既是时代的写照,也是对个体命运的一种无奈感叹。这种对人性和社会关系深刻的洞察,是苏辙诗歌的一大特色。
《送柳子玉》中的意象运用丰富而细腻,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旧游日零落,新辈谁与伍”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际关系的疏远;“行身剧孔孟,称道皆舜禹”则表达了对古人崇高道德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感。这些富有哲理的诗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人生启示和精神滋养。
苏辙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力度。如诗中的“旧游日零落”,既传达了时间的无情,又隐含了诗人对此无可奈何的心情。这种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共鸣感,能够触动人心。
《送柳子玉》作为苏轼与苏辙友谊的见证,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容忽视。两位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这首作品得以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群体的精神风貌。这种跨越世代的交流与传承,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送柳子玉》不仅是苏辙文学创作中的代表作,也是理解宋代文化和诗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领略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和多元的知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