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雪呈李公择

秋来旱已久,雪至亦不薄。
沉沉夜未眠,蔌蔌声初落。
霏微入疏户,眩晃先朱阁。
披衣视群动,照屋始惊愕。
晨起犯清寒,繁阴看溟漠。
乔林冻相倚,隙瓦乾犹烁。
孤村掩圭窦,深径没芒屩。
平野恣汗漫,四山增荦埆。
晚色漏斜阳,林光粲相错。
氛埃一清荡,疫疠解缠缚。
寒蔬养春芽,宿麦布冬脚。
官居亦何赖,岁事信所托。
逋逃幸一饱,剽盗止群恶。
无事乐自多,有酒庶可酌。
我行今不久,公到时方昨。
丰穰识天意,暇豫可前约。
斋厨虽无馀,宾客甚易诺。
行须酒壶倒,莫待阴云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雪呈李公择》是苏辙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冬雪带来的宁静与生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苏辙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独到之处,特别是在表达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象方面。
  2. 诗歌原文
    秋来旱已久,雪至亦不薄。沉沉夜未眠,蔌蔌声初落。霏微入疏户,眩晃先朱阁。披衣视群动,照屋始惊愕。晨起犯清寒,繁阴看溟漠。乔林冻相倚,隙瓦乾犹烁。孤村掩圭窦,深径没芒屩。平野恣汗漫,四山增荦埆。晚色漏斜阳,林光粲相错。氛埃一清荡,疫疠解缠缚。寒蔬养春芽,宿麦布冬脚。官居亦何赖,岁事信所托。逋逃幸一饱,剽盗止群恶。无事乐自多,有酒庶可酌。我行今不久,公到时方昨。丰穰识天意,暇豫可前约。斋厨虽无馀,宾客甚易诺。行须酒壶倒,莫待阴云剥。
  3. 诗歌鉴赏: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冬天的景色。诗中“秋来旱已久”暗示着秋天的干旱,而“雪至亦不薄”则表达了雪的到来带来了滋润和希望。通过对比秋冬两季的气候变化,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此外,诗中还涉及社会生活,如“有酒庶可酌”反映出诗人在闲暇之余的自足与快乐;“逋逃幸一饱,剽盗止群恶”则体现了社会安定的美好愿景。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情感。
  4. 写作背景:关于《喜雪呈李公择》的创作背景,目前尚无确切的历史记载。但考虑到苏辙是一位生活在宋代的文人,他的作品很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个人经历以及哲学思想有关。在中国古代,文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和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因此,《喜雪呈李公择》可能是苏辙在特定情境下创作的,用以抒发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满足感。
  5. 文化意义:《喜雪呈李公择》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诗人与现代读者。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现代读者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启示与智慧。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欣赏和学习。然而,像《喜雪呈李公择》这样的作品提醒我们,即使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可以从古人的智慧中找到灵感和安慰。因此,学习和传承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喜雪呈李公择》不仅展现了苏辙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方式。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静谧与安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