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恕寺丞益斋

人生不读书,空洞一无有。
羡君常斋居,散帙满前后。
开编试寻绎,阅岁行自富。
从横画图出,次第宫商奏。
汪洋畜江河,眇莽包林薮。
兴亡数千岁,络绎皆在口。
顾念今所知,颇觉前日陋。
我家亦多书,早岁尝窃叩。
晨耕挂牛角,夜烛借邻牖。
经年谢宾客,饥坐失昏昼。
堆胸稍蟠屈,落笔逢左右。
乐如听钧天,醉剧饮醇酎。
自从厌蓬荜,误逐功名诱。
初心一漂荡,旧学皆榛莠。
失足难遽回,抚卷长自诟。
幸君无事年,谓可终身守。
春耕不厌深,秋穫当自受。
金玉或为灾,诗书岂相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恕寺丞益斋》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在探讨这部文学作品之前,需要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以便对这首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张恕寺丞益斋》是苏辙的代表作之一,其创作年代属于宋朝。此诗通过描绘张恕斋居读书的场景,表达了对知识积累和学问深思的敬佩。诗中“常斋居”、“散帙满前后”描绘了张恕勤奋好学的形象,而“开编试寻绎”、“阅岁行自富”则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与收获。

从文学形式上看,《张恕寺丞益斋》为五言古诗,具有宋诗的典型风格。宋诗注重意境的营造、语言的精炼以及哲理的深刻表达。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内容以及对读书人生活状态的真实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

从思想内容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知识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诗中通过“春耕不厌深,秋获当自受”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勤于学习的人生态度;“金玉或为灾,诗书岂相负”则反映了作者对于物质与精神价值的反思和重视。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思考资源。

从艺术成就上看,《张恕寺丞益斋》在诗歌结构上采用了严谨的节奏感和对称的布局,使得整首诗既具有节奏美,又富含哲理。诗中的意象选择和象征运用都极具匠心,如将书籍比喻为可以带来知识财富的物品,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与教育的尊重与推崇。

从历史影响来看,《张恕寺丞益斋》作为宋代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人雅士,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和研究者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使得《张恕寺丞益斋》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张恕寺丞益斋》作为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对个人学识追求的赞美,更是对整个时代文化氛围的一种反映。它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还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和历史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