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依松鹤,露下抱叶蝉。
赋形已孤洁,发响仍清圆。
潜师本江海,浪迹游市廛。
髭长不能剪,衲坏聊复穿。
瘦骨见图画,禅心离攀缘。
出言可人意,一一皆自然。
问师藏何深,不与世俗传。
旧识髯学士,复从琏耆年。
尘埃既脱落,文彩自精鲜。
落落社中人,如我亦有旃。
奈何一相见,抚卷坐长叹。
归去勿复言,山林信多贤。
赠杭僧道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杭僧道潜》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体现了作者与杭僧交往中的感悟和禅理。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苏辙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介绍:
- 诗歌原文与翻译:《赠杭僧道潜》全文如下:“月中依松鹤,露下抱叶蝉。赋形已孤洁,发响仍清圆。潜师本江海,浪迹游市廛。髭长不能翦,衲坏聊复穿。瘦骨见图画,禅心离攀缘。出言可人意,一一皆自然。问师藏何深,不与世俗传。旧识髯学士,复从琏耆年。尘埃既脱落,文彩自精鲜。落落社中人,如我亦有旃。奈何一相见,抚卷坐长叹。归去勿复言,山林信多贤。”
- 这首诗描绘了杭僧道潜的生活状态和他的内在精神世界,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他超脱尘世、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作品背景:苏辙在诗中表达了他对杭僧道潜生活状态的理解和赞赏。通过描述杭僧的日常行为,如“露下抱叶蝉”等,苏辙巧妙地将自然元素融入其中,使读者感受到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禅意氛围。同时,诗中的“问师藏何深”,暗示了禅宗思想对苏辙的影响,也反映出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研究。
艺术特色分析:此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上。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诗人巧妙地传达了禅宗的“无我”、“空”、“寂”等核心概念。例如,“赋形已孤洁”,“发响仍清圆”等意象,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道潜的生活状态,还隐含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历史评价: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的评价普遍较高。《赠杭僧道潜》不仅在内容上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文学功底,更在形式上展示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诗中蕴含的深邃思想,使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宗教哲学的重要资料。
《赠杭僧道潜》不仅是一首反映禅宗思想的作品,更是苏辙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喜爱文学和哲学的朋友而言,深入了解并欣赏这首诗无疑会增添不少乐趣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