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题张公诗卷后

世俗甘枉尺,所愿求直寻。
不知一律讹,大乐无完音。
见利心自摇,虑害安得深。
至人不妄言,淡如朱丝琴。
悲伤感旧俗,不类骚人淫。
又非避世翁,闵嘿遽阳喑。
嘐嘐晨鸡鸣,岂问晴与阴。
世人积寸木,坐使高楼岑。
晚岁卧草庐,谁听梁甫吟。
它年楚倚相,傥能记愔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子瞻题张公诗卷后》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西元一〇七八年)二月,时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苏轼的这首和诗是在他前一年所和的苏辙诗之后,所以这组诗可以看作是姊妹篇,而其中也蕴含了两人对张耒的深厚友谊及共同的艺术追求。

以下是诗歌全文:

《次韵子瞻题张公诗卷后》

苏轼

东坡居士画枯木,为补破屋张公材。
古来材大难为用,废落山水潜翠苔。
有时骏马足生草,无事牛羊散复来。
我观其下太清境,空碧不动洗尘埃。

此诗描绘的是东坡居士(作者自喻)与张公(张耒)共同创作的一幅画作,表现的是一幅枯木上生长出茂密翠绿的青苔,寓意着无用之才也有其用,就像这幅画一样。同时,诗人通过描写山川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独特见解,认为山水之美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其能够洗涤人的心灵,让人心境清净。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苏轼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