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崇宁寺马

南归闭门万事了,病卧常多起常少。
未用田间下泽车,何须枥上追风骠。
乡人记我少年日,滇马为致风前鸟。
三年伏枥人共怪,马不能言心可晓。
坐驰千里气蟠结,日食生刍空自笑。
主人自是箕颍人,谁复为送洮岷道。
支公惠眼识神骏,山下泉甘足芳草。
法流一洗百病消,翘足长鸣且忘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施崇宁寺马》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

苏辙通过对“南归闭门万事了”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归隐后的宁静与自在,以及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这种心态体现了文人对于精神追求的一种向往。诗中的“病卧常多起常少”则反映了一种身体上的不适和精神上的抗争,展现了诗人即使在困境中也坚持自我的精神风貌。

诗中“未用田间下泽车,何须枥上追风骠”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选择隐居生活的决心。这种放弃世俗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态度,正是许多古代文人所共有的精神追求。而“乡人记我少年日,滇马为致风前鸟”则通过回忆过去与滇马的交往,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时期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

全诗通过对滇马的描述,赋予了滇马以灵性,使之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这种将自然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的表达方式,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文学经验。

《施崇宁寺马》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苏辙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反思生活的独特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