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新安守陈郎中赴阙

浙水带天邑,于今如涧瀍。
言从发源处,直到行阙前。
使君仪曹郎,省闱早周旋。
一行领辅郡,奏课十郡先。
是时新雨馀,纵缆惊号蝉。
长河无六月,解带风中眠。
乌羽动林莽,马门纳云烟。
村村老农出,寒女一笑嫣。
共谈两岁乐,米粮不论钱。
今日见使君,使君正当年。
还能持节来,莫作长弃捐。
再拜不可留,鼓声催发船。
嗟我寄枌社,弟兄辱知怜。
宦游适四方,从公倘非难。
农人寔怀土,欲见无由缘。
唯因足襦裤,长说使君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新安守陈郎中赴阙》是宋代诗人罗愿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及其与政治人物之间的深厚情感。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罗愿,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字端良,号存斋,徽州歙县人。他早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历任多个官职,并因其博学好古、长于考证而受到后人称颂。
  • 文学成就:罗愿的诗歌作品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其诗作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准。《送新安守陈郎中赴阙》便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首。
  1. 诗歌原文
  • 诗句摘录:“浙水带天邑,于今如涧瀍。言从发源处,直到行阙前。”这一句通过“浙水”和“天邑”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起源及其最终流向京城的景象。
  • 诗句赏析:整首诗通过对浙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陈郎中即将开始的政务生涯的祝愿与期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治理和个人才能发挥的深刻思考。
  1. 诗歌主题
  • 自然与政治的结合:诗中不仅描述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还融入了对政治人物的赞扬和期待。这种结合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政治理想的重视。
  • 抒情与叙事的结合:在表达对友人赴任之情的同时,也穿插了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描写,使整首诗既有深厚的情感色彩,又不失为一幅动人的风俗画。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罗愿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意象运用: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浙水”、“天邑”、“涧瀍”等都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象征意义,使得诗歌内容更加生动且易于理解。

罗愿的《送新安守陈郎中赴阙》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因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而被历代学者所传颂。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位政治人物赴任的送别之作,更是对整个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