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柳垂鬟别样梳,醉来马上倩人扶。
江南有眼何曾见,争卷珠帘看固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双柳垂鬟别样梳,醉来马上倩人扶。
江南有眼何曾见,争卷珠帘看固姑。
《咏胡妇》是宋代聂守真的诗作,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而且通过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了对胡妇的赞美和怀念。《咏胡妇》原文如下:
双柳垂鬟别样梳,醉来马上倩人扶。江南有眼何曾见,争卷珠帘看固姑。
诗歌开头“双柳垂鬟别样梳”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双柳如少女般垂下秀发,梳理得别具一格。这种形象的比喻,不仅让读者仿佛能看到画面,也暗示了诗人对胡妇柔美、温婉气质的赞赏。
“醉来马上倩人扶”展现了一个醉酒中的女子,在马背上摇摇晃晃,需要旁人扶持。这里的“倩人扶”不仅是对女子状态的描述,也反映了她在当时社会中的社会地位以及人们对她的同情或关注。
第三,“江南有眼何曾见”,表达了胡妇虽然生活在北方的边远之地,但依然保持着南方女子独有的细腻和美丽,使得即便是江南之人也未曾见过。这一句既是对胡妇美貌的赞美,也隐含着她与北方环境的和谐共处。
“争卷珠帘看固姑”描绘了一幅场景,当人们争相推开窗子,想要一睹胡妇的美貌。这不仅展示了胡妇的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她的高度关注和好奇。
《咏胡妇》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