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孚叟知归州

岷江浮万里,吴峤驻弥年。
笑理归艎去,牢愁失眼前。
德门桑梓盛,佳郡鹡鸰联。
委寄参羊陆,宜知备敌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程孚叟知归州》是苏籀的著名诗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程孚叟的深情厚意,也展示了宋代文学的风采。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作者苏籀:作为宋代的文学家,苏籀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个人的情感体验。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期:此诗创作于宋哲宗时期,即北宋中后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 主题内容:诗中表达了对程孚叟离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对友人德行和才华的赞赏与祝福。通过送别这一主题,诗人巧妙地融入了对友人未来的祝愿与期望。
  1. 诗歌原文及其翻译
  • 原文:岷江浮万里,吴峤驻弥年。笑理归艎去,牢愁失眼前。德门桑梓盛,佳郡鹡鴒联。委寄参羊陆,宜知备敌先。
  • 翻译:岷江水波浩渺,吴地山川依旧,岁月如梭,友人已离开多年。面对离别的情景,诗人心中充满忧愁,无法自拔。他的美德如同桑梓之树,根深蒂固;其所在的郡县如同鹡鸰鸟那样和谐相连。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的安宁做出贡献。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岷江浮万里”用来形容程孚叟的离别之远,“吴峤驻弥年”则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觉。这些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表达:诗人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程孚叟的不舍与祝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及对其未来的美好期许。
  1. 作品的影响
  • 文学价值:这首作品不仅体现了宋代文学的美学追求,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理念。它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后世评价:历代以来,人们对这首诗的评价颇高。学者们认为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富有深刻的内涵,是研究宋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送程孚叟知归州》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情感的诗歌,也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