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雠古史二首

炎牺分纪到先秦,散脱前闻待发明。
处士妄谈纷战国,专门阿党蔽西京。
尘沙涤荡川归海,故实符同史与经。
梦奠老人遗意得,摩天巨刃不留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校雠古史二首》是宋代诗人苏籀所作的两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历史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两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炎牺分纪到先秦,散脱前闻待发明。
    处士妄谈纷战国,专门阿党蔽西京。
    尘沙涤荡川归海,故实符同史与经。
    梦奠老人遗意得,麾天巨刃不留行。

  2. 诗句解析

  • 炎牺分纪到先秦:这里指的是华夏文明从炎黄时期开始,经历夏商周三代,最终发展到先秦时期。
  • 散脱前闻待发明:意味着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珍贵的知识与智慧被遗忘或误解,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和解释。
  • 处士妄谈纷战国:指一些学者或知识分子在战国时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往往缺乏严谨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
  • 尘沙涤荡川归海:比喻经过历史的洗礼和筛选,真正的知识和智慧像江河一样汇聚到大海中,而那些虚假或无用的知识则被清除。
  • 故实符同史与经:强调了历史事实与儒家经典相一致的重要性,表明历史不仅是过去的回忆,更是现在和未来的指南针。
  • 梦奠老人遗意得:这里的“梦奠”可能是指继承前人的意志和志向,通过研究和传承来确保历史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 麾天巨刃不留行:比喻历史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任何试图歪曲或篡改历史的行为都是徒劳无功的。
  1. 创作背景
  • 苏籀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国家动荡、文化思想碰撞的时代。他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深入研究,创作了这组诗歌以表达对历史传承的尊重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1. 文学价值
  • 历史观照:这组诗歌通过对古代历史的叙述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珍视。这种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珍视在当今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 哲学思考: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如对知识的传承、对真相的追求等,这些都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 艺术手法:苏籀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比喻等手法,使得诗歌既有深度又富有艺术感。

《校雠古史二首》不仅是一首关于历史和文化遗产传承的诗歌,更是一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文化保护的呼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可以为维护世界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