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学徒一首

瞥闻立睹且湛研,讨索思臧义理穿。
剖析赖经宗匠手,绝群羞拍腐儒肩。
鸱鸦嗜鼠颛门蔽,博簺忘羊失路偏。
警策后生文宪种,若为准拟即真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诱学徒一首》是宋代诗人苏籀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作于宋朝,其内容深刻,表达了对学问的探求和对学生的警策。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苏籀:字子美,北宋文学家,与王安石、曾巩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诗中透露出一种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学生的深切期望。
  1. 诗词原文
  • 瞥闻立睹且湛研,讨索思臧义理穿。
  • 剖析赖经宗匠手,绝群羞拍腐儒肩。
  • 鸱鸦嗜鼠颛门蔽,博簺忘羊失路偏。
  • 警策后生文宪种,若为准拟即真贤。
  1. 诗词赏析
  • 对学问的探求:诗中“瞥闻立睹且湛研”体现了作者对学问深入钻研的态度,“讨索思臧义理穿”则显示了对知识探索的执着。
  • 对学生的期望:诗中的“警策后生文宪种”,意在激励学子们成为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 对传统的尊重:“剖析赖经宗匠手”表明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绝群羞拍腐儒肩”则反映了反对盲目追随旧派学者。
  • 个人品格的体现:通过对比“鸱鸦嗜鼠颛门蔽”与“博簺忘羊失路偏”,诗人表达了自己独立思考的精神。
  1. 历史地位及影响
  •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诱学徒一首》作为苏籀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宋代乃至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对后世的影响:该诗的语言风格、思想内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后来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诱学徒一首》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展现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画卷。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观,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学术和文化的高度重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进而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