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大父晒麦

西郊岁种十亩麦,自笑不耕惟坐食。
吾人一饱已天幸,此外何心更求得。
我田长熟无旱潦,玉粒收来坚且好。
岂同豪右执券契,虐取多求急于盗。
我家治生无奇功,累世守此慈俭风。
仓囷不满非所恤,冒暑一晒安敢慵。
长空不见纤云起,沽酒烹鸡会邻里。
炎飙不厌尘满身,冷饼行看冰上齿。
闲居舍此一事无,徇时干禄姑舍诸。
信知为农自足乐,秦相未必贤牵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大父晒麦》是宋代诗人苏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苏籀对于农事生活的观察和体悟,以及其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下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与注释
  • 原文节选:西郊岁种十亩麦,自笑不耕惟坐食。吾人一饱已天幸,此外何心更求得。
  • 翻译:在西边的田野里种植了十亩麦子,我笑着不耕种只是坐着吃。我们吃饱已经很幸运,其他的事情还有什么需要追求的。
  1. 作品赏析
  • 描写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述自己不耕作仅依赖食物的生活状态,来反衬出农民辛勤劳作的不易。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丰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对农民劳动成果的尊重和珍惜。
  • 哲理思考:诗中的“吾人一饱已天幸,此外何心更求得”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哲学的思考,即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创作于宋朝,一个农业社会较为发达的时期,诗人可能亲历或目睹了当时农民的艰辛生活。
  • 个人经历:诗人可能亲身经历过农事活动,如收割、晾晒等,因此能够深入体会农民的辛劳。
  • 文化环境:宋代文人多有关注民生疾苦的传统,此类题材的作品在当时颇受推崇。
  1. 文学价值
  • 艺术特色: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日常农活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哲学思考。
  • 文化意义:此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反映宋代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有助于研究宋代的农业经济和文化。
  1. 社会影响
  • 历史评价: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人传颂,成为研究宋代农村生活和社会状况的宝贵资料。
  • 教育价值:作为古代诗文,它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启发人们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新认识。

《次韵大父晒麦》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农民辛勤工作赞美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以及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