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庵崖上榴花

苍崖有红榴,照眼风棂迥。
鹤顶磨丹明,猩唇染罗竟。
天然同心蒂,物理有殊禀。
青鸟蹙绛巾,奇胶缀琴轸。
子云畔牢愁,无偕溱洧赠。
思致玉珑松,皎兮丽宫井。
江峤琐蛮烟,空烦洛生咏。
山僧递形语,呵乃枯禅病。
喁讽独移时,鹘没天宇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僧庵崖上榴花》是宋代诗人苏籀的作品。《僧庵崖上榴花》不仅以其丰富的意境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情感寄托。以下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僧庵崖上榴花》的作者苏籀,生活在南宋时期的文学界,其诗作多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颂扬以及对人生感慨的表达。他的生平与创作活动为理解这首诗提供了背景。
  2. 作品原文:这首诗的原文如下:“苍崖有红榴,照眼风棂迥。鹤顶磨丹明,猩唇染罗竟。天然同心蒂,物理有殊禀。青鸟蹙绛巾,奇胶缀琴轸。子云畔牢愁,无偕溱洧赠。思致玉珑松,皎兮丽宫井。江峤琐蛮烟,空烦洛生咏。”这些诗句形象地描绘了僧庵崖上的榴花及其周围环境。
  3. 艺术手法:《僧庵崖上榴花》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拟人化、象征等,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例如,“鹤顶”和“猩唇”被用来比喻榴花的颜色和形状,而“子云畔牢愁”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4. 文化价值:《僧庵崖上榴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例如,“天然同心蒂”可能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物理有殊禀”可能探讨了自然现象背后的道理。

《僧庵崖上榴花》作为宋代文学的一部杰作,不仅展示了苏籀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理念,从而更好地把握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