缮性克知命,乡评行实尊。
传经拾科第,彩服匝庭轩。
韡萼专方面,良弓补谏垣。
金坡振词笔,品藻不胜言。
王季海求父宣义挽词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季海求父宣义挽词二首》是明代文学家、政治家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所作的一首悼念父亲杨廷和的挽词。这首诗通过描绘杨廷和的丰功伟绩以及他的去世给朝廷和人民带来的损失,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哀痛之情。
杨慎(1524-1590),字升庵,号逸史,四川新都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画家。他博学多识,擅长诗词歌赋、散文、戏曲、绘画等艺术形式。在文学上,他的作品以辞藻华丽、意蕴深远为特点,被誉为“明代四大才子”之一。
杨廷和(1457-1529),字叔宁,号东山,明宪宗朱见深之师,武宗朱厚照之相。他在明孝宗时曾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主持编纂了《明伦大典》。杨廷和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然而,在他担任宰相期间,由于政治斗争激烈,导致许多无辜受害,甚至有些官员被牵连入狱。因此,他在任内多次上书请求辞职,但最终仍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在杨季海求父宣义挽词二首中,杨升庵通过对杨廷和一生的回顾,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哀痛之情。诗中提到:“君今去矣复何言,我欲哭公泪满筵。”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向世人传达了一种对英雄人物的尊重和怀念之情。
这首挽词不仅体现了杨升庵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他对父亲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