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石,并叙

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
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
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
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双石,并叙》之艺术鉴赏

《双石,并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此诗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更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理解。

苏轼(字子瞻,又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巨匠。他的诗作以豪放著称,开创了“宋词”的崭新篇章。苏轼不仅是文学上的天才,同时也是书法家和画家。他的创作涵盖了诗歌、散文、书法和绘画等多个领域,被誉为“文坛的泰斗”。

苏轼的诗歌多取材于生活,尤其是自然界的景致,如山水、草木等,常常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哲理。《双石,并叙》中的诗句“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就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之间差异的思考。这种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使得诗歌内容既深刻又贴近生活。

在艺术形式上,《双石,并叙》运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每一句都精炼而富有深意。例如“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通过对秋风和晓日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无常与美好。

苏轼的诗还常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他在诗中经常引用前人诗词,如杜甫的“万古仇池洞穴,暗通小有天。”这样的引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并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如何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作为文人的艺术修养,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