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婆家初闭户,翟夫子舍尚留关。
连娟缺月黄昏后,缥缈新居紫翠间。
击闷岂无罗带水,割愁还有剑铓山。
中原北望无归日,邻火村舂自往还。
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二首
介绍
《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二首》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夜访西邻翟秀才时的情景以及所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其诗书画皆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后世影响深远。这首诗作于苏轼贬居惠州期间,反映了他内心的苦闷与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诗中“林行婆家初闭户,翟夫子舍尚留关”一句揭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林行婆的家门已经关闭,而翟秀才的门还敞开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仅是两家门户的不同,也象征着两种生活态度和心境的差异。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反思。
诗句“连娟缺月黄昏后,缥缈新居紫翠间”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在黄昏时分,月亮显得格外柔和,周围环境被描述得如诗如画,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不仅体现了苏轼对自然美的敏感和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诗中的“系闷岂无罗带水,割愁还有剑芒山”两句则表现了苏轼内心的纠结和挣扎。这里的“罗带水”和“剑芒山”都是用来形容心情的复杂多变,既有忧愁也有豁达。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实又深刻,展示了苏轼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层次。
诗的结尾“中原北望无归日,邻火村舂自往还”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里的“无归日”意味着远离故乡,没有归宿;“村舂自往还”则表达了作者在异乡仍保持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即使在困难面前也不轻言放弃。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是苏轼作为一位伟大文人的重要品质。
《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二首》是苏轼在贬谪生涯中抒发个人情感和感慨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展示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个人心境,也展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巨匠在艺术上的成就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