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永叔会老堂

三朝出处共雍容,岁晚交情见二公。
乘兴不辞千里远,放怀还喜一樽同。
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
自顾尘缨犹未濯,九霄终日羡冥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永叔会老堂》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对前贤的敬仰,也反映了他自身的感慨和抱负。以下是关于此诗词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题永叔会老堂》的作者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开创了豪放派诗歌的风格。他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的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2. 原文赏析:诗的原文如下:“三朝出处共雍容,岁晚交情见二公。乘兴不辞千里远,放怀还喜一樽同。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自顾缨尘犹未濯,九霄终日羡冥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三朝名士的敬仰和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在年老时对功名利禄已无多少留恋的情感,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3. 创作背景:苏轼在南宋时期为永叔会老堂所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个人的政治遭遇有关。当时北宋王朝已经走向衰落,而苏轼在政治上也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败。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过往辉煌历史的缅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4. 思想价值: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窥见苏轼的思想深度和人生哲学。他通过对三朝名士的敬仰,表达了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反思。同时,他通过对比自己在现实中的困顿与这些前辈的成功,展现了他对人生境遇的不同态度和选择。

《题永叔会老堂》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政治理想与现实冲突的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