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千头及万头,得时何喜失时忧。
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
适见恩纶临定武,忽遭分职赴英州。
南行若到江干侧,休宿浔阳旧酒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人事千头及万头,得时何喜失时忧。
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
适见恩纶临定武,忽遭分职赴英州。
南行若到江干侧,休宿浔阳旧酒楼。
《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是北宋时期的一首七言律诗,由苏轼创作。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怀,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
苏轼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官场变幻无常的感慨。诗中“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揭示了作者对于权力地位的渴望和现实与梦想之间巨大落差的体验。苏轼作为宋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起伏和变故,这首诗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无奈与辛酸。
诗中“适见恩纶临定武,忽遭分职赴英州”描绘了苏轼在仕途中突然遭遇的变化,从高级职位被调离到较为偏远的地方,这种变化无疑给他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不安。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描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时代动荡下个体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诗的末尾“南行若到江干侧,休宿浔阳旧酒楼。”则透露出诗人在旅途中的某种期待或慰藉。这不仅仅是对家乡的怀念,也可能是对自己过往经历的一种总结和反思。通过这种情感的抒发,诗人展现了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途中寄定武同僚》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了解宋代社会背景和文人心态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苏轼这位伟大文人的内心世界,也能从中汲取面对人生挑战时的积极态度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