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雨霏霏半成雪,游人屦冻苍苔滑。
不辞携被岩底眠,洞口云深夜无月。
游三游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三游洞记》是清代乾隆年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为刘大櫆。这篇游记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述了作者游览三游洞的经历及其背后的含义。
三游洞位于西陵峡外,与宜昌相隔约10公里左右,其得名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的同游以及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再次探访。这些历史人物的参与不仅增加了三游洞的文化价值,也使得该地成为了文人墨客竞相留连的地方。
在《游三游洞记》中,作者详细记录了游历三游洞的过程。从自夷陵向西北陆行二十里开始,沿途景色优美,但道路狭窄,不宜行车,因此不得不弃车登舟继续前行。这一段描写展示了三游洞周边的自然风光,并透露出作者在旅途中的不易。
文章通过对三游洞美景的描写,抒发了对这一自然奇观“美好不外见”的感受。刘大櫆在游记中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不仅叙述了所见所闻,还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难以完全呈现的感慨。这种抒情色彩使得游记不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一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内心体验。
《游三游洞记》是一篇兼具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游记。它不仅记录了作者游览三游洞的经历,更通过文字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对于研究清代文人的生活与思想、探索中国山水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及了解清代诗歌散文的创作手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