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惟欲善持盈,可叹前王恃太平。
辛苦骊山山下土,阿房才废又华清。
骊山三绝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骊山三绝句》的文学魅力
在宋代,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名字叫做苏轼。他的诗作《骊山三绝句》是他在游历骊山时所写,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见解。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还反映了他作为一位诗人、政治家以及文化巨擘的多重身份。
《骊山三绝句》的第一首“功成惟欲善持盈,可叹前王恃太平”,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于政治成就后如何保持和珍惜成果的深刻思考。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一种回顾,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警醒。
第二首“辛苦骊山山下土,阿房才废又华清”,则进一步揭示了历史的变迁和兴衰更替。通过对阿房宫的描述,展现了昔日辉煌与今日萧条之间鲜明的对比,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的感怀和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第三首“辛苦骊山山下土,阿房才废又华清”中的“辛苦骊山山下土”一句,生动描绘了骊山脚下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沉重与民族的坚韧。而“阿房才废又华清”则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现在的荒凉,表达了一种历史的反思和文化的继承问题。
这些诗句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通过《骊山三绝句》我们可以看到苏轼作为一个文人、一个政治家、一个文化巨人的全面性。《骊山三绝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