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述古二首

漫说山东第二州,枣林桑泊负春游。
城西亦有红千叶,人老簪花却自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陈述古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洵的作品。这两首诗作于公元1056年(熙宁九年),时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其中一首为赠给友人吕汲公,另一首为赠给李之仪的。

第一首:
古人有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吾观吕君之心也,非知而谁?夫其言虽多,吾未尝见其有所言也。(“知者不言”句下)吾闻之:言者必信,行者必果。是以方其见可欲,则虽利而不推;方其见可憎,则虽丑而不受。若吕君者,可谓能信矣。(“夫其言虽多”句下)虽然,人穷则反本,理尽则推物。今君以未达为苦,不以通明为欢,是则所谓不能推物者也。又如人之相憎,其性固善蔽,然其见善则相告,见恶则相非,其情固足以相治,此又所谓不能推人也。呜呼!君其知我乎?吾虽不足与君交,而可以告君也。
(“人穷则反本”句下)
第二首:
古人有言:“察己则可以知人。”余少好为文章,中间去乡三十年,从事于世,幸得补过自赎,而不能择师取友。比年以来,游于京师,因得遍观天下士,攀辕慕名者不空。予嘉其意而无以应之。一日,有诏求士于朝廷,予既上应之矣,犹辞不赴。噫!微斯人,吾谁归哉?(“游于京师”句下)始予之知吕氏也,以为光禄寺丞、秘书丞之职也,故尝问其子弟,曰:“吕君之学何如?”其子弟对曰:“读书而善学者也。”予又知其为人也,温良宽厚,重然诺,与人期而后至,许人必躬行,虽有所负乘亦不敢稍逾约。予谓其信然。乃知君之所以能如是者,由其所自得也。不然,徒有名而弗居,则亦迩来京师之士也。
嗟乎!士不可以常理论也。(“嗟乎”句下)吾子其有意乎?吾方归老于江东,愿勿以为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