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撷菜,并引
介绍
《撷菜,并引》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撷菜,并引》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撷菜,并引》,作为宋代文学瑰宝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文化意义影响了几代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他的诗、词、文、画皆堪称千古绝唱,其作品多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无限热爱。苏轼的诗歌创作以豪放派著称,他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意象丰富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原文: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象和自己的生活状态,反映出诗人对简朴生活态度的追求。诗中“秋来霜露满东园”,“秋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霜露满园”描绘了秋天特有的景色,而“东园”则特指诗人的住所或种植蔬菜的地方。接下来,“芦菔生儿芥有孙”,描述了蔬菜生长的情景,芦菔(萝卜)和芥菜的繁茂,象征着丰收和富足。最后两句,“我与何曾同一饱”,表达了与古代贤者何曾有相同的满足感,而“不知何苦食鸡豚”,则是说不明白为什么要吃鸡肉猪肉这种过于精细的食物。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这首诗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质朴的叙述方式,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却能直抵人心。它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超然和对自然本真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苏轼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反思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从而提出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人生态度。
并引》不仅是苏轼个人生活哲学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的缩影。这首诗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值得人们细细品读与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