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临安令宗人同年剧饮

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试呼白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
与君登科如隔晨,敝袍霜叶空残绿。如今莫问老与少,儿子森森如立竹。
黄鸡催晓不须愁,老尽世人非我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轼的《与临安令宗人同年剧饮》是一首宋代诗人所作,表达了对友情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1. 作者简介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文、画皆堪称一流,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尤为突出,其诗词清新豪健,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 诗歌原文
  • 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
  • 试呼白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
  1. 诗意解析
  • 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表达了诗人虽不擅长饮酒,但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感足以让人忘记一切,享受当下的快乐时光。
  • 试呼白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描绘了与朋友共饮的场景,通过呼唤白发的老人和黄鸡的啼鸣来渲染气氛,表现了岁月流逝和友情深厚的主题。
  • 与君登科如隔晨,敝袍霜叶空残绿。:诗人回忆过去与友人一同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如同隔着早晨的时间,自己的旧袍已经变得破旧,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
  • 如今莫问老与少,儿子森森如立竹。: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不必在意年龄的大小,因为子孙后代众多,正如竹子般茁壮成长。
  • 黄鸡催晓不须愁,老尽世人非我独。:以黄鸡的晨唱作为生活的常态,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坦然接受,认为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自己并非孤独。

苏轼的《与临安令宗人同年剧饮》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人生感慨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