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侯百万兵,尚畏书牍背。功名意不已,数与危机会。
我公抱绝识,凛凛镇横溃。欲收伊、吕迹,远与巢、由对。
誓言虽未从,久已断诸内。区区为怀祖,颇觉羲之隘。
此身随造物,一叶舞澎湃。田园不早定,归宿终安在。
彼美石淙庄,每到百事废。泉流知人意,屈折作涛濑。
寒光洗肝膈,清响跨竽籁。我旧门前客,放言不自外。
园中亦何有,荟蔚可胜计。请公试回首,岁晚馀苍桧。
韩子华石淙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韩子华石淙庄》是苏轼的一首诗,创作于宋朝时期。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其诗词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思想情感。《韩子华石淙庄》便是其中一首,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窥见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苏轼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他以绛侯百万兵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名利的淡薄与超然,认为即使是百万雄师,也不敢轻视书信背后的学问。这反映出苏轼对于学问的重视和对知识的追求。
苏轼在诗中还提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抱负。他认为想要实现像伊尹、吕尚那样的伟业,必须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伴,才能找到真正的归宿。这种表达体现了苏轼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思考。同时,诗中的“誓言虽未从,久已断诸内”等句,反映了苏轼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理想的追求。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苏轼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精神面貌。
苏轼在《韩子华石淙庄》中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诗中的“园中亦何有,荟蔚可胜计”表明了苏轼对于田园生活的赞美和追求,他希望远离城市喧嚣,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种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苏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他个人情感的投射。
《韩子华石淙庄》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更是苏轼个人思想情感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揭示了他对于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文学成就,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如何面对生活、追求理想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