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狄崇班季子

狄生臂鹰来,见客不会揖。
踞床吒得隽,借筋数禽入。
短后椈豹裘,犹溅猩血湿。
指呼索酒尝,快作长鲸吸。
半酣论刀槊,怒发欲起立。
北方老猘子,狂突尚不絷。
要须此剽悍,气压边烽急。
夜走追锋车,生斩符离级。
持归献天王,封侯稳可拾。
何为走猎师,日使群毛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狄崇班季子》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之一,体现了诗人对狄生英勇和豪迈的赞赏以及对其生活态度的肯定。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2. 创作背景:在宋代的政治环境中,文人经常受到朝廷内外的压力和挑战,而苏轼本人也历经多次政治变迁,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3. 作品原文及译文
  • 原文:狄生臂鹰来,见客不会揖
  • 译文:狄生手臂如鹰,一见客人就挥拳相向,不施礼数。
  • 赏析:这首诗生动描绘了狄生豪放不羁的性格特征,展现了其直率无华的个性特点。
  • 注释:狄生,即狄崇班季子,宋代人,因勇猛著称。
  1. 诗意解析: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动作描写和语言表达,展现了狄生豪气干云的形象。他面对宾客时,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和不满;他的举止豪放,甚至有些粗鲁。这反映了狄生对传统礼节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个人尊严的坚持。
  2. 文化影响:《赠狄崇班季子》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展示了苏轼豪放派诗词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风貌。该诗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研究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重要文献。

《赠狄崇班季子》不仅是一首反映宋代社会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苏轼及其时代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