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辩才师

此生念念浮云改,寄语长淮今好在。
故人宴坐虹梁南,新河巧出龟山背。
木鱼呼客振林莽,铁凤横空飞彩绘。
忽惊堂宇变雄深,坐觉风雷生謦欬。
羡师游戏浮沤间,笑我荣枯弹指内。
尝茶看画亦不恶,问法求诗了无碍。
千里孤帆又独来,五年一梦谁相对。
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龟山辩才师》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他的成就涵盖了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方面,被后人誉为“文坛泰斗”和“艺术大师”。
  1. 诗歌原文
    此生念念浮云改,寄语长淮今好在。
    故人宴坐虹梁南,新河巧出龟山背。
    木鱼呼客振林莽,铁凤横空飞彩绘。
    忽惊堂宇变雄深,坐觉风雷生謦欬。
    羡师游戏浮沤间,笑我荣枯弹指内。
    尝茶看画亦不恶,问法求诗了无碍。
    千里孤帆又独来,五年一梦谁相对。
    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躬井硙。

  2. 诗歌内容解析

  • 首联:“此生念念浮云改,寄语长淮今好在。”这两句表明苏轼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 颔联:“故人宴坐虹梁南,新河巧出龟山背。”描绘了一幅友人在美景中相聚的画面,同时暗示了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和自然之美。
  • 颈联:“木鱼呼客振林莽,铁凤横空飞彩绘。”展现了寺庙内的宁静祥和,以及建筑之美。这里的“木鱼”和“铁凤”可能是指寺庙中的佛教法器或装饰物,反映了宋代佛教文化的繁荣。
  • 尾联:“千里孤帆又独来,五年一梦谁相对。”表达了诗人孤独旅行的情景和对时光易逝的感受。而“何当来世结香火”,则表达了对来世的憧憬和对修行的执着。
  1. 诗歌鉴赏
  • 《龟山辩才师》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苏轼作为文人的多面性。他的诗歌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又有深沉内敛的一面,反映了他复杂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佛法的领悟,这首诗体现了苏轼对于生活、艺术和修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这首诗用词精炼,每一句都充满了意象,使整首诗富有音乐感和画面感。
  • 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变化。
  1. 诗歌的文化背景
  • 《龟山辩才师》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这一时期的苏轼不仅面临政治压力,还有身体上的不适,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继续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
  • 这首诗的创作也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如禅宗思想的传播及其在文人中的流行。
  1. 与其他文献的关系
  • 在研究苏轼的文学作品时,《龟山辩才师》是了解他生活背景、思想情感的重要依据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成就,还反映了其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
  • 该诗与苏轼的其他作品相比,同样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是研究苏轼诗歌艺术的宝贵资源。
  1. 现代价值与影响
  • 在现代社会,《龟山辩才师》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
  • 此外,苏轼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文学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交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龟山辩才师》是苏轼以山水景观为背景,融合宗教元素,展现个人情怀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领略到苏轼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邃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