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

百年一俯仰,寒暑相主客。
稍增裘褐气,已觉团扇厄。
不烦计荣辱,此丧彼有获。
我琴终不败,无攫亦无醳。
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
揠苗不待长,卖菜苦求益。
此郎独静退,门外无行迹。
但恐陶渊明,每为饥所迫。
凄风弄衣结,小雪穿门席。
愿君付一笑,造物亦戏剧。
朝来赋云梦,笔落风雨疾。
为君裁春衫,高会开桂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下面将从作品原文、艺术特色、历史意义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1. 作品原文
  •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这首诗作于宋代,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界的风雨现象,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 诗中的“百年一俯仰,寒暑相主客”体现了时间流逝的无常,以及季节变迁的自然规律。
  • “稍增裘褐气,已觉团扇厄”则暗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自然变化的感受更加敏感,如同穿着更为厚重的衣物,感受到了季节变化的寒意。
  1. 艺术特色
  • 在艺术手法上,苏轼采用了平实而含蓄的表达方式,使诗句不仅具有画面感,也富含哲理。这种风格使得诗歌既能触动读者的情感,又能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 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如将时间的流逝比喻为“寒暑相主客”,将人的生命状态与四季的变换相对应,增加了诗歌的意象深度和哲理性。
  1. 历史意义
  • 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之一,苏轼的诗歌在当时就享有极高的声誉,其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不仅是苏轼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展示了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
  1.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巨大的压力,很容易产生类似的感慨。苏轼的这首诗可以作为心灵的慰藉,提醒人们在忙碌之余,也要关注自然的变化,体会生活的节奏,寻找内心的平和。
  • 从哲学的角度讲,诗中的许多观点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如不计较个人的得失,顺其自然,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而是蕴含着深邃的人生智慧和艺术美感,值得每一个阅读过它的人细细品味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