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
譬如饮不醉,陶然有馀欢。
君看庞德公,白首终泥蟠。
岂无子孙念,顾独贻以安。
鹿门上冢回,床下拜龙鸾。
躬耕竟不起,耆旧节独完。
念汝少多难,冰雪落绮纨。
五子如一人,奉养真色难。
烹鸡独馈母,自飨苜蓿盘。
口腹恐累人,宁我食无肝。
西来四千里,敝袍不言寒。
秀眉似我兄,亦复心闲宽。
忽然舍我去,岁晚留馀酸。
我岂轩冕人,青云意先阑。
汝归莳松菊,环以青琅玕。
桤阴三年成,可以挂我冠。
清江入城郭,小圃生微澜。
相从结茅舍,曝背谈金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而非唐代作者所写。此诗出自《苏轼诗集》,是苏轼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作的一首赠别之诗。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侄儿们生活态度的赞赏和对他们未来道路的期望。《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全文如下: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
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
君看庞德公,白首终泥蟠。
岂无子孙念,顾独遗以安。
鹿门上冢回,床下拜

诗中“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体现了苏轼对于物质生活和社会地位的看法。他主张人生应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自由,而非外在的物质财富和官场地位。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应忽视精神层面的追求。

“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表达了苏轼对侄儿们生活哲学的认可。他相信即使生活中不乏诱惑和挑战,但只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就能享受生活的美好,拥有真正的快乐。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对读者也是一种积极的激励。

诗中的“君看庞德公,白首终泥蟠”是对历史上著名隐士庞德公的赞美。庞德公以其高洁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著称,苏轼通过这一比喻,鼓励侄儿们效仿先贤,追求一种不为世俗所累的高远境界。这种境界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诗的后半部分“岂无子孙念,顾独遗以安。鹿门上冢回,床下拜”则透露出苏轼对侄儿们未来的关切和期望。他希望他们能够传承自己的志趣和理念,无论身处何方,都能保持内心的安宁和独立,过一种有意义且充实的生活。这种期望体现了苏轼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对侄儿成长道路的关怀。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苏轼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念。这首诗通过对侄儿们生活态度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期许,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它不仅是苏轼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人生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