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弼云,履常不饮,故不作诗,劝履常饮

我本畏酒人,临觞未尝诉。平生坐诗穷,得句忍不吐。
吐酒茹好诗,肝胃生滓污。用此较得丧,天岂不足付。
吾侪非二物,岁月谁与度。悄然得长愁,为计已大误。
二欧非无诗,恨子不饮故。强为釂一酌,将非作愁具。
成言如皎日,援笔当自赋。他年五君咏,山、王一时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轼的《叔弼云履常不饮故不作诗劝履常饮》是一首表达诗人对饮酒与作诗态度的诗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作品在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苏轼的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饮酒和作诗态度的认识。诗中提到“我本畏酒人,临觞未尝诉”表明作者本身畏惧饮酒,但在饮酒时从未畅谈过心中所想。“平生坐诗穷,得句忍不吐”则揭示了他在面对诗意枯竭时,即便有所体会也难以表达出来的无奈。这两句诗透露出作者内心深处对于诗歌创作的矛盾与挣扎,以及他对饮酒的依赖性。

通过“吐酒茹好诗,肝胃生滓污”可以看出,饮酒后,虽然可以暂时忘却内心的苦闷,但这种状态却使得诗人的诗歌创作变得力不从心。因此,苏轼提出“用此较得丧,天岂不足付”,暗示他认为饮酒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诗人的痛苦和困境。最后一句“吾侪非二物,岁月谁与度”更是直接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否定,认为人生并非仅由饮酒或作诗来定义,而是需要更有意义的生活体验。

苏轼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对个人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反思,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价值的高度追求。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生活中的快乐并不总是依赖于酒精或诗歌,而是应该追求更广泛的人生体验和精神满足。这种观点在今天的读者看来仍然具有启发意义,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积极健康的方式去享受生活,而不是一味地沉溺于某种消极情绪中无法自拔。

苏轼的《叔弼云履常不饮故不作诗劝履常饮》不仅是一首艺术成就极高的诗词,也是一篇深刻的人生哲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深度,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