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世堂诗赠任仲微

任公镇西南,尝赠绕朝策。
当时若尽用,善阵无赫赫。
凄凉十年后,邪正久已白。
却留封德彝,天意眇难测。
象贤真骥种,号诉甘百谪。
岂云报私仇,祸福指络脉。
高才食旧德,但恐里门窄。
伤心千骑归,赠印黄壤隔。
惟有庭前桧,阅世不改色。
千年与井在,记此王粲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阅世堂诗赠任仲微》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所创作的一首七古。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透露出其对时政和人物的深刻见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阅世堂诗赠任仲微》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他的一生经历了从进士及第到因政治原因被贬再到再次崛起的多重经历,这些经历都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与思想观念。
  • 创作缘由:据传,这首诗是在苏轼担任密州知州期间所作,旨在表达对友人任仲微的怀念之情和对其人品的评价。同时,也可能蕴含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与反思。
  1. 诗词原文
    任公镇西南,尝赠绕朝策。当时若尽用,善阵无赫赫。凄凉十年后,邪正久已白。却留封德彝,天意眇难测。象贤真骥种,号诉甘百谪。岂云报私仇,祸福指络脉。高才食旧德,但恐里门窄。伤心千骑归,赠印黄壤隔。惟有庭前桧,阅世不改色。千年与井在,记此王粲宅。

  2.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苏轼善于运用自然景观来烘托人物的情感,使得诗歌既有深沉的哲理意味,又不失画面感。《阅世堂诗赠任仲微》中通过对“桧树”、“王粲宅”等具体景物的描述,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语言简练:该作品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语言简洁明了,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理解和记忆。这种形式也是宋代诗歌的一大特点,体现了诗人追求简练、明快的文风。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风貌:作为宋朝的文人,苏轼的作品中融入了他对时代的观察和思考,尤其是对于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精神。
  • 传承文化遗产:苏轼的作品不仅是文学上的杰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研究苏轼的诗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阅世堂诗赠任仲微》不仅是苏轼个人才华的展现,更是其深厚文化底蕴与人生哲学的体现。在阅读苏轼的这首诗时,不仅能领略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间的文化力量与智慧光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