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嘉父长官

都城昔倾盖,骏马初服辀。
再见江湖间,秋鹰已离鞲。
于今三会合,每进不少留。
豫章既可识,瑚琏谁当收。
微官有民社,妙割无鸡牛。
归来我益敬,器博用自周。
百年子初筵,我已迫旅酬。
但当寄苦语,高节贯白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嘉父长官》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赠别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文学成就极高,被后世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一个文化世家,其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学传统,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文学家。苏轼本人更是以博学多才著称,他的著作涵盖了诗词、散文、书法和绘画等各个领域。
  1. 诗歌原文
  • 都城昔倾盖,骏马初服辀。
    再见江湖间,秋鹰已离鞲。
    于今三会合,每进不少留。
    豫章既可惜,瑚琏谁当收。
  • 微官有民社,妙割无鸡牛。
    归来我益敬,器博用自周。
    百年子初筵,我已迫旅酬。
    但当记苦语,高节贯白头。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张嘉父的祝福与期许。首句描绘了两位文人初次相遇的场景,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次句则表达了张嘉父在江湖间的自由洒脱。第三联中,“于今三会合,每进不少留”反映了两人多年的友谊和相互支持。第四联中,“豫章既可惜,瑚琏谁当收”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忧虑和对其才能的高度评价。
  •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情感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友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豪放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写作背景
  • 《送张嘉父长官》的创作背景是在苏轼与张嘉父的一次重逢后。两人曾经有过深刻的交流,彼此都对对方的才华表示赞赏。这次重逢使得两人更加珍惜这份友谊,因此创作了这首充满情感的赠别诗来表达对张嘉父的祝福和支持。

《送张嘉父长官》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友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豪放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