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 胜之

双鬟绿坠,娇眼横波眉黛翠。妙舞蹁躚,掌上身轻意态妍。
曲穷力困,笑倚人旁香喘喷。老大逢欢,昏眼犹能子细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胜之》是一首宋代的古诗词,由苏轼创作于北宋时期,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文学成就及艺术风格。下面是对这首诗歌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才华横溢,尤其在诗文和书画领域有着极高的成就与广泛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双鬟绿坠。娇眼横波眉黛翠。妙舞蹁跹。掌上身轻意态妍。曲穷力困。笑倚人旁香喘喷。

  2. 诗歌赏析

  • 情感细腻,意境优美:此诗通过描述一位女子轻盈的舞蹈动作,展现了她的美丽与优雅。诗句如“双鬟绿坠”和“娇眼横波”,不仅描绘了女子的外貌特征,更传达出一种温柔而生动的情感氛围。
  • 语言精炼,音韵和谐:诗歌在用词方面非常考究,每一个词语都经过精心挑选,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同时,诗中运用了多种韵律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在朗读时既流畅又富有节奏感。
  • 思想深邃,寓意深远:虽然诗歌内容主要是关于女子的舞蹈动作,但实际上反映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审美追求和对生命之美的赞美。通过对女性之美的描绘,也间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共同的追求和欣赏。

《减字木兰花·胜之》作为苏轼创作的一首诗歌,不仅仅是一段文字的记录,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一曲悠扬的歌谣,一次心灵的旅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注解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鐘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端己《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後阕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後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鐘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後阕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鐘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後阕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阕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前後阕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百一字,前阕五平韵,後阕七平韵。兹陈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减字木兰花》四字句与七字句相间,句句用韵,仄韵与平韵交互,每两句为一意群,词意转折,适於各种题材,故宋人用此调者极多。《梅苑》李子正词名《减兰》。徐介轩词名《木兰香》。《髙丽史·乐志》名《天下乐令》。

题注:傅注本及元延祐本俱未收,唯见明吴讷钞宋曾至游辑《东坡词拾遗》。

双鬟:龙楡生笺:「白乐天《续古诗十首(其五)》:『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

横波:龙楡生笺:「傅武仲《舞赋》:『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睇而横波。』」

蹁躚:龙楡生笺:「张平子《南都赋》:『翘遥迁延,䠥?蹁躚。』」

掌上身轻:龙楡生笺:「《赵飞燕外传》:『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南史·卷六十三·羊侃传》:『儛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舞。』」

香喘:龙楡生笺:「欧阳炯《浣溪沙》词:『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纖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