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 · 高平四面开雄垒

高平四面开雄垒,三月风光初觉媚。园中桃李使君家,城上亭台游客醉。
歌翻《杨柳》金尊沸,饮散凭阑无限意。云深不见玉关遥,草细山重残照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木兰花令·高平四面开雄垒》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此词:

  1.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东坡居士等,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文学成就极为突出,在词坛上独树一帜,其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2. 词作原文
    高平四面开雄垒。三月风光初觉媚。园中桃李使君家,城上亭台游客醉。歌翻杨柳金尊沸。饮散凭阑无限意。云深不见玉关遥,草细山重残照里。

  3. 词句解析:这首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三月的美景以及游人的喜悦之情。“高平四面开雄垒”描绘了地势的险要与雄伟;”三月风光初觉媚”则传达出春天的气息和美丽;“园中桃李使君家,城上亭台游客醉”表现了人们在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歌翻杨柳金尊沸”,形容歌声与美酒交织的热闹场面;“饮散凭阑无限意”,表达了游人离开后的依依不舍之情。

  4. 艺术特色:苏轼的词作以豪放著称,但在这首词中,他巧妙地融入了婉约派的元素,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使得整首词既有豪迈的气概,又不失柔美的情调。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苏轼的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外,该词还体现了宋代文学对自然美的独特追求和表现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氛围。

  5. 文化背景:苏轼的这首词创作于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人墨客的创作活动活跃。同时,北宋时期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景观和市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轼通过自己的词作,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6. 后世影响:苏轼的这首《木兰花令·高平四面开雄垒》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宋代词坛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历代许多文学家都对其进行了学习和借鉴,使其成为中国文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兰花令·高平四面开雄垒》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词作,不仅展示了苏轼作为文学巨匠的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领会宋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注解

木兰花令:实为《玉楼春》,错题为《木兰花令》乃为前人误刻所误导。按《花间集》载《木兰花令》、《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木兰花令》则韦词、毛词、魏词共三体,从无与《玉楼春》同者。自《尊前集》误刻以后,宋词相沿,率多混填。

调注:毛本作「玉楼春」,《东坡外集》作「木兰花」,注云:「亦名《瑞鹧鸪》。」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俱未收,唯见《苏长公二妙集》本及毛子晋汲古阁本《东坡词》。

高平:宋时为泗州,属临淮郡。龙榆生笺:「《汉书·地理志》:『临淮郡,……县二十九:徐,取虑,淮浦,盱眙,厹犹,僮,射阳,开阳,赘其,高山,睢陵,盐渎,淮阴,淮陵,下相,富陵,东阳,播旌,西平,高平,开陵,昌阳,广平,兰阳,襄平,海陵,舆,堂邑,乐陵。』」

使君:此谓泗守孙奕。

歌翻《杨柳》:龙榆生笺:「白乐天《杨柳枝词》:『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玉关:龙榆生笺:「《後汉书·班超传》:『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注:『玉门关属燉煌郡,今沙州也,去长安三千六百里。』李太白《子夜吴歌》:『春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