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珠缀一重重,清晓近帘栊。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
看叶嫩,惜花红,意无穷。如花似叶,岁岁年年,占取春风。
诉衷情 · 海棠珠缀一重重
译文
晨曦时分天刚露白,窗边盛开的海棠花如重重珠缀。娇艳的颜色好似美人脸上晕晕染染的胭脂红。
花红叶嫩,意趣无穷。只愿我与你的情谊似这海棠花叶,年年岁岁共春风。
介绍
《诉衷情·海棠珠缀一重重》是晏殊的一首词,其创作背景和内容如下: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98年前后,正值宋真宗在位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此时期的北宋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也达到了高峰。同时,晏殊本人也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与社会地位使他有条件也有能力创作如此雅致的作品。
主题思想:词中描绘了春天早晨窗边盛开的海棠花如重重珠缀的景象,色彩鲜艳如同美人脸上的胭脂红。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欣赏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喜爱。同时,词人用“海棠珠缀”比喻海棠花的美丽与珍贵,强调了自然美给人带来的愉悦和感动。
艺术特色:《诉衷情·海棠珠缀一重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在文学上的精湛造诣。该词采用了传统的词牌格式,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精细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现实、向往自然的美好情感。
《诉衷情·海棠珠缀一重重》不仅是一首表达对美好春光赞美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它不仅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注解
诉衷情:唐教坊曲,後用为词牌。本是情辞。唐温飞卿取《离骚》「众不可戸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後人据毛平圭词有「桃花流水漾纵横」句,改名《桃花水》;张芦川以因黄山谷词曾咏渔父生活,名《渔父家风》;贺方回词名《步花间》、《画楼空》;张东泽词有「一钓丝风」句,名《一丝风》;又名《诉衷情令》。《花间集》有单调三体、双调一体。韦端己此调两词,格律全同,可见律极严。此调平韵中插入两仄韵,短句颇多,极富变化。宋人用此调者甚众,但通行四十四字体。宋僧仲殊此调五词,推为绝作。《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九》:「仲殊之词多矣,佳者固不少,而小令为最,小令之中,《诉衷情》一调又其最,盖篇篇奇丽,字字清婉,高处不减唐人风致也。」此调前阕多平仄字不拘者,後阕三个三字句、三个四字句极不易处理。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调名下有词题曰「海棠」。按,此词见曾端伯本《东坡词·卷下》,又见晏同叔《珠玉词》,又见元遗山《遗山先生新乐府·卷五》。究为谁作,众说纷纭。毛本于东坡该词题注云:「或刻晏同叔。」然在晏同叔《诉衷情》调名下注:「旧刻八首,考『海棠珠缀一重重』是子瞻作,今删。」唐季特《宋词互见考》亦定此词为东坡作。查《全宋词》修订本于东坡和同叔词中皆收此篇,注明互见,未加案断。然《全金元词》遗山词末附注云:「《诉衷情·海棠珠缀一重重》一首,……并晏同叔作。」曹树铭校编《东坡词》云:「细玩此词富贵气氛太浓,与东坡词气象不侔。又按晏同叔《渔家傲·荷叶初开犹半捲》下片云云,与此词下片之意境类似,故断定此系晏词。」录以备考。
匀淡:傅子立注:「郑都官《海棠》诗:『春风用意匀颜色,消得携觞与赋诗。』」刘尚荣按:「句见《云台集·卷中》,别见《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五》。」
岁岁年年:傅子立注:「宋考功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刘尚荣按:「句出《有所思》,见《全唐诗·卷五十一》,原注:『一作刘希夷诗,题云《代悲白头吟》。』《全唐诗·卷八十二》刘希夷卷亦收此诗。按,《唐诗纪事·卷十三》、《唐语林·卷五》等均谓刘希夷先得此妙句,後被宋考功杀害,窃其句为己有也。待考。」
占取: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共占」。元延祐本原校:「一作『占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