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邑君真伯厚,去官我岂曼容。
一廛愿托仁政,六字难赓变风。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 作者介绍:
-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或苏仙,汉族,北宋时期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 苏轼是宋仁宗时期的进士,曾任多个高级官职,并在政治风波中多次被贬。他的文学造诣极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词皆有卓越成就。
-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
石渠何须反顾,水驿幸足相容。
长江大欲见庇,探支八月凉风。
清风初号地籁,明月自写天容。
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月批风。
青山自是绝色,无人谁与为容。
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 翻译:
石渠无需回头望,水驿足够容纳我。
长江渴望得到庇护,八月探出凉爽的风。
清风起初如同地声,明月自然书写天空。
穷人家如何娱乐客人,只知道抹去月亮批风。
青山本为美丽颜色,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
告诉市朝的贵族公子,这有何异于马耳东风?
-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豪放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 情感表达:此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态度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苏轼的《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更在艺术表现上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它不仅是苏轼作品的代表,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