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宁山人所居

幽人以道隐,结室岩之东。
余亦避世客,逢君于此中。
鸟因留食至,泉为炼丹红。
向晚下山去,月高秋色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寻宁山人所居》是宋代诗人严羽创作的一首古诗词。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姓名及生平:严羽,字丹丘,号沧江,宋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以其清新脱俗、追求自然之韵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个人对于道的追求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相呼应。
  • 诗歌创作背景:严羽的这首诗作可能是在隐居山林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感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赞美。这种生活态度在当时文人中颇为流行,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人生哲学。
  1. 诗歌原文
  • 诗句内容:《寻宁山人所居》全文如下:
    幽人以道隐,结室岩之东。余亦避世客,逢君于此中。鸟因留食至,泉为炼丹红。向晚下山去,月高秋色空。
  • 诗意解读:首句点明主人公是一位追求道家隐逸之道的人物,他的居所位于风景秀丽的山岩之东。次句“余亦避世客,逢君于此中”则表明了诗人自己也是追求隐士生活的人,在这里偶然遇到了这位隐士。第三句“鸟因留食至,泉为炼丹红”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宁静美好,鸟儿停留觅食,泉水也因为主人的修炼而变得清澈如血。最后两句“向晚下山去,月高秋色空”,则是描述了诗人傍晚时分收拾行囊准备离开,夜幕下秋意渐浓,环境显得更加宁静而空旷。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严羽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如“鸟因留食至,泉为炼丹红”中的鸟和泉成为了隐逸生活中的象征,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这些意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的热爱。
  • 意境构建:《寻宁山人所居》构建了一个宁静的山林隐逸世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还有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深远的意境。
  1. 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作为宋代的一首诗作,《寻宁山人所居》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还体现了文人对于自然和隐逸生活的追求。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倾向于强调个人修养和精神独立,这与诗人的诗歌主题不谋而合。
  • 文学影响:严羽的这首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特别是其中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成为了后世文人作品中常见的题材,影响了无数类似风格的文学作品的创作。

《寻宁山人所居》作为一首具有深刻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古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欣赏提供了宝贵的参考。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的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