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友山山中留别

已恨青山临渡口,相思回首隔夫君。
更堪重到相思处,不见青山见白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李友山山中留别》是宋代诗人严羽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
  • 严羽(约公元1226年-约公元1307年),字仪卿,一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主要活动于理宗时。终生未仕,游于江楚吴越间。论诗主妙悟,师法盛唐,批评江西派及晚唐体,为南宋诗论大家,著有《沧浪诗话》《沧浪集》,存词二首。
  1. 诗歌原文
  • 已恨青山临渡口,相思回首隔夫君。
  • 更堪重到相思处,不见青山见白云。
  1.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严羽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他通过描绘青山、渡口等意象,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 艺术手法:严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青山”、“渡口”、“白云”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意境,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他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 结构布局:这首诗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每一句都紧扣主题,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这种结构布局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流畅自如,富有节奏感。

《答李友山山中留别》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严羽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