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岩枝带藓文,壁间延蔓密含春。
摇风似展垂云翼,和雨疑骞化浪鳞。
寒对竹轩陵霰雪,静陪犀柄辟埃尘。
省闱不比山河远,休拟灵均咏若人。
和北轩薜荔
介绍
探索宋代苏颂的《和北轩薜荔》
在宋代文学的长河中,苏颂的《和北轩薜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脱颖而出。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其对自然之美的独到观察与深刻感悟。
苏颂,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生活在北宋时期。他不仅是国家天文仪器的主要设计者和制作者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文学作品多聚焦于自然景观和科学探究,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界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和北轩薜荔》便是这样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展示了苏颂深邃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语言技巧。
全诗如下所示:
分得岩枝带藓文,壁间延蔓密含春。
摇风似展垂云翼,和雨疑骞化浪鳞。
寒对竹轩陵霰雪,静陪犀柄辟埃尘。
省闱不比山河远,休拟灵均咏若人。
“分得岩枝带藓文,壁间延蔓密含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岩石和苔藓,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这里的“岩枝”和“藓文”不仅指代具体的自然元素,更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
“摇风似展垂云翼,和雨疑骞化浪鳞。”运用比喻手法,将飘动的枝叶比作飞翔的云翼,将细雨比作翻腾的波浪,形象地描绘出了风雨中的自然景象,增添了诗意的动感。
“寒对竹轩陵霰雪,静陪犀柄辟埃尘。”则从视觉和触觉两个角度入手,描述了一幅寂静而清新的画面。竹轩面对雪花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冬日特有的宁静;而“犀柄辟埃尘”则表达了室内环境的洁净与舒适。
最后两句:“省闱不比山河远,休拟灵均咏若人。”表达了诗人超越物我、寄寓高远的情感态度。通过对比“省闱”(科举考试)的严肃与自然景象的广阔无垠,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超脱俗世、追求精神升华的愿望。
《和北轩薜荔》不仅以其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魅力,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这首诗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深入探讨。